
(星島日報 報道)香港學生的數學、科學及閱讀能力表現再居世界前列。「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畫」(PISA)公布研究結果,香港的十五歲學生於數學、科學方面能力,在全球六十五個國家或地區中排名第三,閱讀能力則排第四,整體表現較以往進步,但同一所學校內不同學生的表現差異卻明顯擴大。研究結果亦顯示,首次加入計畫的上海 一鳴驚人,於上述能力表現獨攬三個第一名。
三年一度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今年已進入第四期,共有六十五個國家或地區參與,較上一期新增八個。中文大學教育研究所「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畫香港中心」於○九年四至六月期間,從全港一百五十一所不同組別的官立、津貼、直資及國際學校中,隨機抽取五千名十五歲學生,進行兩小時的閱讀能力、數學及科學能力的測試。
與○七年比較,香港學生於數學排名仍保持第三位,但閱讀能力則從第三降至第四,而科學則由第二降至第三。然而與前三期研究結果比較,香港學生於三項能力的整體表現有進步,閱讀表現亦明顯較前兩期優勝。
中大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畫香港中心總監何瑞珠認為,○一年推行的教育改革與國際趨勢不謀而合,數學、科學課程早與國際接軌,故學生表現亦達國際水平,加上教改重視學生閱讀能力,方向亦與研究單位脗合,研究結果正反映新課程下學生學習的成果。
研究又發現,同一所中學內,不同學生的成績差異明顯擴大,但學校之間的成績差異卻減少。何瑞珠認為,結果與現時中學成績組別從五個組別改為三個有關,又表示雖然校內成績差異擴大,但學校間差異收窄,而且學生整體成績有進步,反映基礎教育朝向均等發展。教育局發言人亦表示,學校間的成績差異較過往縮小,反映香港基礎教育朝向優化而均等的發展。
何瑞珠又表示,教育均等的發展方向,與排名高於香港的芬蘭 等地相近,並認為即使學生於校內成績有差異,不同能力學生的互動亦能帶來正面影響,例如能力較高的學生能帶動其他同學學習,而能力較低的學生於整體水平較高的學校內,亦會有所進步,因此她建議日後香港教育應著重考慮如何照顧個別差異,以保持香港學生優勢。
另外,研究亦反映男女生能力差異,以及新移民 學生表現稍遜問題未見改善。以閱讀能力為例,何瑞珠表示,男生較喜歡閱讀漫畫等會降低閱讀能力的讀物,而閱讀興趣亦較女生低,故男生能力明顯較女生差,認為問題值得學界反思。
研究結果又顯示,首次參與研究的上海,於閱讀能力、數學及科學能力表現皆為第一名,何瑞珠表示原因仍有待有關方面研究。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