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親子閱讀



四、五歲的孩子,總喜歡纏著大人給他們講故事。無論是奶奶口中的牛郎織女,還是童話大王裏的舒克與貝塔,都會引起他們極大的興趣。而年幼的孩子之所以能夠像成年人閱讀書籍一樣,興趣盎然地聽別人給他們講故事,就是由於他們已經擁有了豐富的口語辭彙,在語音和語義之間建立了聯繫,聽到一個詞,就能夠明白它的含義。那,有沒有可能充分利用孩子們已有的口語經驗,幫助他們從被動地聽別人講故事,逐步過渡到自己主動讀故事,最終學會獨立閱讀呢?
  多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對此進行了大量研究。其中,美國教育學家Holdaway等人在對閱讀過程進行了系統分析,充分考察影響讀寫能力獲得的有關因素後認爲,兒童的閱讀學習過程,就是基於已有的口語經驗,建立字形與語音之間聯繫的過程,通過語音的仲介作用,得到語義。只要方法得當,成年人與兒童間的社會性相互作用,能夠極大地幫助兒童獲得閱讀理解所必需的解碼技能,擴大書面辭彙量,提高閱讀理解能力,促進兒童的閱讀學習。在上述理論研究的基礎上,他們提出了一種簡便易行的教育方法,即我們將要介紹的分享閱讀法(shared book reading)。
  分享閱讀,有時也譯爲"大書閱讀",主要指利用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根據兒童認知規律編寫的分享閱讀材料,配合分享閱讀教育方法,在家庭或者幼稚園實施的一種不以學習爲直接目的、類似遊戲的閱讀活動。起初,以成年人爲兒童逐字朗讀爲主,多次重復之後,隨著對故事情節和語言的熟悉性增加,逐步提高兒童對閱讀活動的參與水平,使其在整個閱讀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並最終過渡到兒童自己獨立閱讀。
  口語與書面語緊密聯繫,又存在一定差別。從嚴格意義上說,"講故事"和"讀故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主要使用日常口頭語言,遣詞造句不固定,具體用語有極大的靈活性,同一個故事的兩次講述,往往不盡相同;而讀故事則以書籍中的文字爲藍本,通過成年人的朗讀,爲故事中的書面語言提供語音資訊,讓兒童結合自己已有的口語知識經驗,達到對故事的理解,其用語比較書面化,句式相對固定,符合語法規則,語言較規範,可多次重復。相比之下,成年人爲兒童朗讀故事,爲他們提供了接觸正式書面語言的機會,並且,還可以讓兒童發現,能夠在書本中找到許多有趣的小故事,從而激發他們對閱讀學習的興趣,對今後的學習産生有意義的影響。因此,照著書本給兒童讀故事,是一種比講故事更有價值的遊戲方式。

分享閱讀的教育價值

就本質而言,分享閱讀即是一種強調親子間互動的早期閱讀方式。之所以把它作爲一種特殊的教育方法或手段加以特別介紹,一個突出的原因是,它除了能起到上述早期閱讀所共有的積極作用之外,還對兒童的全面健康發展具有自己的獨特價值。另一方面,分享閱讀方法是一種需要對家長進行具體指導的早期閱讀法,如果僅僅使用分享閱讀的書籍,而不採納和使用分享閱讀的思想來指導兒童的閱讀,那"分享閱讀"僅有其名,沒有其神,和一般的早期閱讀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分享閱讀是一種有指導的、理想的早期閱讀方法,它和一般的早期閱讀教育具有以下幾點區別:

  1. 分享閱讀過程,是一個讓孩子感受愛、享受愛的過程。
  曾經有位學者在幼稚園中做調查,結果發現,在"喜歡一個人看書還是有家長講解"這個問題中,無論年齡的大小,98%的孩子都選擇了"有家長講解";當問到"喜歡在家裏看書還是在幼稚園裏看書?",90%的孩子都選擇了家,他們的理由是"家裏安靜、書多,父母能教我"。閱讀對於學齡前的兒童而言,首先是得到愛與快樂的途徑,其次才是汲取知識的手段。幼兒的閱讀,與其說是一個掌握知識的過程,不如說是一個與家長共同遊戲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第一需要--父母的愛--如果得不到滿足,那在孩子眼中,這次閱讀就是一次沒有意思的失敗遊戲。
  分享閱讀之所以被稱爲"分享",就是由於它強調的是"享受",既是讓孩子享受到閱讀的樂趣,也是讓孩子享受到父母的愛,而且這種享受是由父母和孩子一起閱讀共同創造的。在這種閱讀活動中,孩子帶著聽有趣故事的平常心態和家長一起閱讀,父母的目的也不是爲了讓孩子學習知識,不伴隨有評判活動,因此,孩子的感覺輕鬆愉快。依偎在父母懷抱裏,傾聽著父母溫柔的話語,兒童就像小時候在搖籃裏聽媽媽哼優美的搖籃曲一樣,把這些視覺、聽覺、觸覺的資訊都由大腦詮釋爲慈愛、安全、愜意、溫情和父母深切的愛。同時,爲人父母者也能感到孩子對自己深深的依戀,兩個人之間彌漫著親情的親密氣氛,從而在閱讀過程中,自然縮短了兩代人之間的距離,産生共同的歡樂,達到相互的理解和信任,進而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2. 分享閱讀是一個讓兒童從"聽故事"過渡到"讀故事"的安全橋梁。
  在兒童能夠進行閱讀活動以前,他們的故事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講述,而大約從三歲開始,兒童就會主動要求家長重復講述那些他們已經熟悉的故事。這主要是由於兒童在第一次聽故事的時候,常常由於故事情節的吸引,很難回到現實中,發表自己的感想。而在第二次講述以後,兒童已經知道了故事的情節、人物的命運,開始變得從容不迫,安心地把自己和故事中角色的命運結合起來,從而總會有所新發現。
  在分享閱讀中,我們也強調同一個故事的閱讀活動要反復進行多次,這除了部分由於上述原因之外,還由於分享閱讀是一種照著書本的逐字逐句的朗讀,成年人每次朗讀所使用的語言都是規範並且相同的。隨著閱讀活動的多次重復,兒童可以變得越來越熟悉故事中的語言。在成年人朗讀上一句的時候,兒童可以在心中形成對下一句的預期,於是,在成年人朗讀的同時,他們可以開始試著跟隨成年人一起朗讀。
  兒童的這種模仿,具有很高的價值。正是通過這樣的模仿,兒童開始從被動聽別人講故事,一步一步地參與到閱讀中,在其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並最終逐步過渡到自己主動讀故事。因此,成年人應該對他們的模仿行爲給予積極的肯定和及時的鼓勵。當兒童變得越來越熟練以後,成年人的聲音可以逐漸減小,放慢語速,甚至故意停滯,給兒童機會自己說出下一句,直至完全不出聲,讓兒童獨立進行朗讀。只有在兒童不能繼續朗讀的時候,才給予幫助,對於發音不正確的地方,及時提醒、糾正。這樣,由於擁有了成年人的支援,兒童可以放心大膽地嘗試獨立朗讀,當他最終能夠進行朗讀的時候,可以從中發現閱讀並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困難之事。
  在已經閱讀了多個故事之後,把以前曾經閱讀過的故事拿出來再次閱讀,也是一種反復閱讀,而且,由於以前曾經接觸過這個故事,孩子會像遇到一個老朋友那樣興高采烈。此時的分享閱讀,已經不需要家長的太多參與,只是在必要的時候給予幫助即可,這時的兒童會覺得自己真正獨立進行了朗讀,從而獲得極大的成就感。

  3. 分享閱讀不以識字爲目的,卻可以讓兒童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識字。
  有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通過傾聽他人的多次朗讀而學會朗讀某個小故事,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朗讀,兒童並沒有學會這些漢字,他們只是在單純背誦。在分享閱讀中,這樣的擔心是沒有必要的。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大約從三歲開始,就已經具備了基本的言語表達能力,擁有了大量的口語經驗和口語理解能力,發展了大量的口語辭彙,在頭腦中建立了大量語音與語義的聯繫。因此,在識字的初期,兒童學會漢字的關鍵是對書面書寫形式的字詞(或印刷字詞)的學習和掌握。也就是說,對於多的口語辭彙而言,兒童頭腦中已經有了"字音-字義"的聯結,他們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是要在大量的字形和字音之間建立"字形-字音"的聯繫,把大量已掌握的口頭辭彙轉化爲書面辭彙,儘快學會閱讀,克服閱讀困難。
  而在使用分享閱讀方法的時候,我們強調家長和孩子共用一本書,成年人在爲兒童逐字朗讀的時候,一邊用手指的動作,引導兒童注意到每一個字的字形,同時,讀出每一個字的發音。這樣,兒童可以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學著把自己聽到的字音和看到的字形一一對應起來,從而意識到每一個字形都負載著一個精確的發音,字形和字音之間存在著匹配關係。這樣,經過多次重復以後,兒童可以逐漸達到對"字形-字音-字義"的三項掌握。此外,在上述過程中,兒童借助自己已有的"字音-字義"的聯繫,可以發現那些他們看不懂的文字都是有一定意義的,從而對文字産生更大的興趣。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分享閱讀過程中實現的識字教學,是閱讀活動的一種副産品,不是分享閱讀活動本身的主要目的之所在,因此,兒童是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學習,絲毫不會覺得枯燥和乏味。在以後的分享閱讀活動中,同樣的一個字,兒童會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多次遇見。一方面,看到似曾相識的老朋友,孩子會有一定的親切感;另一方面,在不同的上下文中理解同一個字的不同意義,可以讓兒童不斷加深和豐富對該字的理解。總之,這是一種和閱讀活動密切聯繫的識字活動,兒童在閱讀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伴隨學習了生字,這也正好符合了目前在美國興起”從上下文中學習"的要求,是一種比單純的識字教學更有價值的教學手段,對兒童的長期發展更有意義。

  4. 分享閱讀是一種遊戲,重要的不是在閱讀中學習,而是學會閱讀。
  在早期閱讀的研究中,存在這樣一種傾向,認爲早期閱讀的最大好處是讓孩子開闊視野,學習知識。我們認爲,兒童學會了閱讀之後,閱讀活動確實可以帶來上述好處。但是,就像故事"磨刀不誤坎柴功"中說的那樣,只有先把自己的斧子磨鋒利了,坎柴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樣的,早期閱讀之所以被稱爲"早期閱讀",除了它發生的時間早以外,更重要的是它和普通閱讀的目的不同。在分享閱讀中,我們強調,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閱讀,而不是在閱讀中學習。
  所謂"學會閱讀",就是指體驗到閱讀的樂趣、掌握閱讀的技能、養成閱讀的習慣。在分享閱讀中,體驗到閱讀的樂趣,更是我們進行分享閱讀的出發點和達到其他目的的基礎。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人們只會主動去從事那些令他們感到舒服、愉快的行爲。我們強調要在父母和孩子之間創設輕鬆、和諧的氛圍;強調讓孩子跟隨家長反復朗讀,並及時表揚;強調分享閱讀不以識字爲主要目的,也不是爲了學習知識等等,都是爲了讓孩子能夠把閱讀活動和一切愉快的情緒體驗聯繫起來,讓孩子喜歡閱讀。
  閱讀作爲一種後天習得的能力,需要多次的實踐與練習才能掌握和提高。只有孩子喜歡閱讀,願意閱讀,真正閱讀了,才有可能談得上閱讀技能的掌握與提高,談得上閱讀習慣的養成和鞏固。因此,我們在進行分享閱讀活動的時候,應該減少對兒童的評判,避免傷害兒童閱讀的積極性,把它看成是一種父母和孩子共同進行的遊戲活動,而不是一種教育行爲。

  5. 分享閱讀中的插圖具有很高的價值。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對顔色的敏感度,是最早發育的後天能力之一。如果一件物體先以鮮豔的色彩和較大的面積闖入兒童的視野之中,他就會對這個事物發生明顯而持久的興趣。因此,圖文並茂的圖書才是兒童喜聞樂見的書籍。
  儘管很多兒童讀物都有插圖,但是,有的圖書由於畫面的內容和文字關係不大甚至相互矛盾、二者位置不恰當或者插圖數量太少等原因,插圖並不能起到它應有的作用。在分享閱讀所使用的圖書中,每一段文字都有與之相對應的圖畫,以充分體現該段文字的內容,二者緊密呼應。圖畫的顔色繽紛多彩,主人公形象生動可愛,背景細節豐富,誇張變形有趣而適當,能引起兒童極大的興趣。
  有插圖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如何使用插圖。在分享閱讀中,我們強調在正式閱讀之前,要恰當地引導孩子觀察插圖。這除了可以引發孩子的好奇心,更專心地投入以後的閱讀活動之外,還能夠鍛煉他們利用已有資源,獲取有用資訊的能力。如果在接觸一個新的故事時,能夠有意識地鼓勵孩子依據看到的圖畫內容和能理解的文字,自行編撰故事情節,想象細節內容,把故事述完整,還可以鍛煉兒童的觀察能力,提高他們的想象能力,體會到語言述的內在邏輯順序,達到思維訓練的目的。

 6. 分享閱讀中,孩子是活動的發起者、組織者、行動者、評價者以及受益者。  
在許多家庭中,很多父母已經意識到了孩子進行閱讀的重要性,因此,常常用略帶批評的口吻提醒孩子:"你現在該讀書了";往往還進行硬性規定?quot;今天,你必須先讀一個小時的書,然後才能看電視";閱讀結束以後,家長還會使用提問等方式,來考察孩子是否認真地閱讀了文章,以及是否真正讀懂了。這些行爲的出發點是良好的,但是,其所起到的效果卻往往不盡如人意。在這樣的閱讀活動裏,孩子進行閱讀,是爲了父母。一切活動的起因,不是孩子"我要讀",而是父母"要我讀"。對兒童來說,閱讀成了一種與消極情緒密切相連的活動,長此以往,孩子怎可能喜歡上閱讀呢?而分享閱讀作爲一種並非以學習爲目的類似遊戲的活動,其發生和結束,沒有任何的強制性,孩子才是閱讀活動的發起者、組織者、行動者、評價者以及受益者。
  分享閱讀過程,是孩子感受和享受父母深深的愛的過程,因此,當他希望父母親接近他,關注他,給他講故事的時候,就會主動要求進行分享閱讀。這樣,發動分享閱讀活動的,不是父母的一廂情願,而是孩子的主觀願望。分享閱讀也不是一種教學活動,每一次分享閱讀並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以及預定的效果標準,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因此,當孩子興致高、渴望閱讀的時候,父母可以多讀,孩子可以多學;當孩子對某個故事已經不感興趣的時候,父母可以讓他另行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故事;當孩子已經變得倦怠的時候,父母也沒有必要強行要他努力振作以來,繼續閱讀;對於分享閱讀來說,讓年幼的孩子進行閱讀活動本身,就已經是其價值之所在,因此,父母也不需要使用額外的附加手段來檢測閱讀的效果,這樣,可以避免他人評判對兒童造成的心理壓力,以及對兒童閱讀積極性的損傷。對於兒童來說,分享閱讀是否滿足了他對父母愛的需要,就是此次分享閱讀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而讓兒童喜歡上閱讀,是對兒童今後的發展最有價值的收穫,也應該是父母從事分享閱讀的根本出發點。

  7. 分享閱讀是一種社會性相互作用的過程。
  年幼的兒童學習母語閱讀擁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巨大資源,那就是他們的日常口語經驗,但是普通的閱讀方法,常常是一個人拿著一本書獨自完成,讀者除了與書籍的作者進行精神上的溝通以外,並沒有任何的其他社會互動作用,這對於兒童閱讀的學習來說,不能不說是一種巨大的資源浪費。而分享閱讀作爲一種專門爲年幼的孩子所設計的早期閱讀方法,非常強調正在進行閱讀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這既是分享閱讀能否成功的關鍵,也是其獨特價值得以體現的重要條件。
  在閱讀之前,父母可以根據兒童對圖畫內容的觀察,鼓勵孩子進行想象,猜測故事可能講述什,把它們串聯成一個比較完整的故事。而父母在孩子身邊仔細傾聽,既可以是他的聽,也可以是他的指導。前一個角色可以起到鼓勵他大膽想象的作用,使兒童願意盡情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充分自由發揮;作爲後一個角色職能,家長可以適時地對孩子的述加以指導,在孩子不知道說什的時候,引導孩子觀察圖畫,示範如何對圖畫進行觀察和描述,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在孩子不能自圓其說的時候,幫助孩子把故事補充完滿,讓孩子體驗到事件的內在邏輯性,分辨前因後果,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
  在分享閱讀過程中,父母並不是一味地自己朗讀或讓孩子朗讀,而是根據故事的難度和孩子的現有水平,適時調整孩子的參與水平,及時給予鼓勵,保持孩子對閱讀的高度興趣。孩子閱讀時,由於父母的在場,隨時可能打斷閱讀,就自己不理解的情節或概念提出問題。而成年人結合兒童的日常經驗給予的及時解答,是對兒童提問行爲的一種積極反饋,可以促進孩子更深入地進行思考,提出更多、更有價值的問題。
  在正式閱讀之前、之後以及閱讀過程中,成年人和兒童隨時都可能就故事所涉及的概念和內容進行這種非正式的討論。對兒童而言,這也是一次和成人進行成功交流的有益社會實踐。這不僅可以促進兒童對相關概念的理解,增長知識,還有助於讓孩子學會傾聽和理解別人的語言和觀點,嘗試組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疑問和立場,提高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

  綜上所述,分享閱讀是一種不以教育爲明顯目的,卻能夠對兒童的發展帶來長期巨大影響的理想早期教育手段。兒童在分享閱讀過程中,感受到的是愛,而不是被逼迫、被評價的厭倦和壓力;兒童仿佛是在和父母一起做遊戲,但在遊戲過程中,他們不知不覺地學會了閱讀,喜歡上了閱讀,還學會或熟悉了許多生字;表面上看起來孩子只是進行了閱讀,但通過分享閱讀,他們還發展了思維能力、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雖然他們好像只是學會了朗讀幾個小故事,但這種小小年紀就順利掌握了閱讀的成功感覺,會對他們的自我悅納心理和自信心的健康發展帶來巨大好處;兒童在分享閱讀中養成的閱讀習慣,將會使他們收益終生。

分享閱讀在家庭

分享閱讀,有時也譯爲"大書閱讀",主要指在輕鬆、愉快的親密氣氛中,成年人和兒童並非以學習爲目的,共同閱讀一本書的類似遊戲的活動。起初,以成年人爲兒童逐字朗讀爲主,多次重復之後,隨著對故事情節和語言的熟悉性增加,逐步提高兒童對閱讀活動的參與水平,使其在整個閱讀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並最終過渡到兒童自己獨立閱讀。分享閱讀作爲一種早期閱讀方式,對兒童本身和其家庭也産生了巨大影響。
  現代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視。兒童學習、教育、遊戲的産品也如雨後春筍一樣令家長眼花繚亂。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父母的腳步也越來越快,每天與孩子共處的時間越來越少,和孩子在一起的短短幾十分鐘,該如何利用呢?我們如何能夠瞭解孩子的想法,幫助他們成長呢?年輕的父母經常會有很多困惑。和孩子們一起讀書吧!與他們共同分享閱讀的快樂。
  參加分享閱讀的家庭,在幼稚園老師和專家的指導下,父母根據自己的情況,安排在家裏和孩子進行分享閱讀。我們對一些父母進行訪談發現,每天分享閱讀的時間確實很有必要,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要求選擇合適的家庭讀本,和孩子一起講故事、做遊戲。以往雖然家長會給孩子講各種各樣的故事,卻很少關注孩子對故事的理解和自己的看法。由於分享閱讀強調家長的引導和輔助作用,充分發揮孩子的主動性,結果原以爲很普通的小孩子居然看著圖片自己編出了完整的故事。父母在驚訝之餘,也在考慮分享閱讀中的"開放性"對兒童創造力的作用。
  分享閱讀的過程還是一個享受愛,感受愛的過程。家長不能責備或否定孩子。一些家長以前總是爲孩子不願意朗讀、不主動感到煩惱。分享閱讀讓家長有機會重新思考這些問題到底出在哪里?他們發現,當大人收起嚴厲的面孔,不用"不對、錯了"這樣的話面對孩子出乎意料的回答時,孩子們好像換了一個人,在長輩的鼓勵中大膽朗讀讀本裏的故事,與故事裏的小動物翩翩起舞。甚至還給爸爸媽媽講故事。這些變化,都是以前父母不曾想到過的。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原來還有許多的能力,他們也十分喜歡閱讀,比以前的讀書興趣大多了。家長在每天短短的20-30分鐘內和孩子一起讀書,交流對讀本的看法。在親子遊戲的過程中,家長和孩子一起玩,增進了感情。分享閱讀的過程就好像一扇進入兒童世界的窗戶,讓父母有機會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分享他們的快樂與痛苦。
  分享閱讀的讀本內容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在幼稚園進行了分享閱讀的課程之後,回到家庭中,拿著小讀本講故事給父母聽。分享閱讀提供了兒童在不同年齡階段閱讀能力的基本發展規律,有效地幫助家長掌握兒童的發展狀況。糾正過高或者過低的期望。家長認爲易於使用操作。有標準的跟讀光碟,可以幫助他們及時糾正發音錯誤。又可以達到識字的目的。
  總體而言,閱讀特別是幼兒閱讀應該是學習如何閱讀,培養閱讀興趣。分享閱讀作爲一種很有效的早期閱讀方式,強調父母應該更爲尊重孩子的需求,要通過鼓勵和讚揚促使孩子進步。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又著重強調了"開放性提問","圖片討論"的故事引入方式,以及靈活多樣的遊戲和拓展活動鼓勵孩子的創造性和主動性。
  分享閱讀爲父母提供了一種更新更系統的以培養興趣爲主的早期閱讀方式,讓家長在輕鬆愉快地氛圍中,帶著欣賞的眼光發掘每個孩子身上蘊含的無限潛力,與孩子一起感受濃濃的親情,分享閱讀的快樂。

選擇適合的閱讀素材

在中國引進分享閱讀法,製作分享閱讀書籍時,必須考慮與中國的傳統文化背景和目前的教育大環境相適應的問題。我們認爲,在選擇故事時,以下幾方面需要特別注意:
   尊重中國文化;
   故事語言幽默、想象力豐富、情節出乎意料或引人入勝;
   與兒童的智力、情感和言語發展水平相適應;
   主題接近兒童的日常生活,如家庭、學校、社區等;
   對現有正規教育具有輔助作用。
  總之,分享閱讀使用的故事趣味性要強,讓孩子們願意讀,喜歡讀。

  此外,針對兒童發展的個體差異性,故事可分爲不同的難度水平,儘量做到讓每一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都覺得分享閱讀活動有一定的難度,同時又不是不可完成的。同時,每一個難度水平中的故事類型應該是多種多樣的,讓孩子在選擇書籍的時候沒有受限制的感覺,每個孩子都可以找到自己想要閱讀的書籍。我們建議的難度水平標準如下:
                  
心理學研究已經表明,那些成功可能性爲50%的任務,對於人們來說最具有吸引力。根據兒童的現有能力水平,選擇那些具有一定挑戰性,經過努力又可以讀懂的故事,才是最合適的書籍。

留言

匿名表示…
感謝您的分享~~培養閱讀習慣真的是一門學問呢,還要替孩子選擇好書才能事半功倍!但是要孩子喜歡上閱讀有時似乎不是件容易的事,像我兒子就曾經讓我有點挫折,不過前幾天看到博客來親子共享報推薦的繪讀本《歌手帕洛的大秘密》,又讓我重燃信心了!我和孩子都很喜歡,尤其我家那本來對閱讀興致不高的小兒子,竟然主動讀了好幾遍,讓我覺得買這本真是買對了!如果你家還有不愛閱讀的孩子,或許可以從這本書開始喔~ http://0rz.tw/tolh4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兒童聖經遊戲120種 (20-38) 聖經故事

3聖經故事 20記念聖餐 事前準備: 在一張桌子上擺放許多食物及餐具,包括:餐墊,餐巾,杯子,盤子,小餐包或餅乾,果汁壺等。 遊戲方式: 1 ,請小朋友圍著桌子坐下來,先選一個人出來當“頭” ,其他的小朋友則閉上或遮住眼睛, “頭”偷偷地將桌巾上的某樣東西移開,並重新調整其他物品的擺放位置。 2 ,接著,請其他的小朋友張開眼睛仔細觀察,看看是什麼東西不見了,最先猜中的小朋友就成為新的“頭” 。遊戲一直進行到桌巾上所有物品都被挪開,或每一位小朋友都輪流作過“頭”為止。 3 ,跟小朋友分享路加福音二十章14-20節所記載的,關於耶穌和門徒領受主的餅和杯的故事,教導孩子們聖餐的意義,提醒他們,每次領聖餐時,應常常記念主恩! 21勇敢的大衛 孩子們都非常喜歡大衛擊敗歌利亞的故事(撒母耳記上第十七章) ,上帝賜勇氣予大衛,使他能毫無畏懼的面對困難。透過這個遊戲,能讓小朋友體驗一下大衛迎戰歌利亞的經驗。 事前準備: 5個報紙卷成的木棒。 遊戲方式: 1 ,請所有的小朋友都蹲下來,選一個人作“大衛” ,手持5個木棒,當作迎擊歌利亞的武器,棒子先藏著不讓歌利亞看到;再選取一個人作“歌利亞” ,在蹲下來的小朋友之間邊走邊吶喊: “我是又高又壯的巨人,你這麼弱小,絕對打不中我的!哈!哈!哈! ” 。然後歌利亞站著不動。 2 ,這時,大衛向前迎戰說: “我是大衛,奉上帝的名來擊敗你,我一點都不害怕! ”接著拿起“木棒”丟向歌利亞,若擊中了歌利亞,大衛就變成新的“巨人歌利亞” ,然後另選一個人作新的“大衛” ;如果沒有擊中,則雙方都要退下來,重選新的“大衛“和”歌利亞“ ,開始新一回合的遊戲。 3 ,遊戲過後,可以和小朋友一起討論,大衛是如何藉著上帝所賜的勇氣,全然依靠上帝來擊敗歌利亞。讓小朋友明白,在許多事情上我們似乎沒有能力去克服,但上帝可以幫助我們戰勝恐懼,面對困難! 22大衛和歌利亞 課前準備: 膠布一卷。 遊戲方式: 1 ,選出兩位小朋友,他們自己私下商議由誰來做大衛或歌利亞。這兩位小朋友面對面,手拉著手舉起來,成為一個拱門。在他們中間的地上粘一條膠布,做出分隔線。 2 ,開始播放音樂約一分鐘,其他的小朋友排成隊從拱門下依序走過去。當音樂停止時兩位作拱門的小朋友將手放下,抓住正經過拱門下的人。被抓到的“俘虜”要對這兩位小朋友用耳語說出他要選擇“大衛”或“歌利亞” ,兩人再輪流小聲

第五課人物描寫#語言描寫

入門篇第五課人物描寫#語言描寫 教學目的:讓孩子掌握語言描寫的常見方法 教學重點:語言描寫要符合人物的性格和說話時的情景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名詞解釋 教學方法:媽媽跟孩子簡單解說一下就行了。 語言:簡單地說,語言就是人說出來的話,包括對話和獨白,對話為人物之間的交談,獨白即是自言自語。 語言描寫:就是把人物的話用文字記錄下來。 二、寫好說話內容的幾個簡單技巧 教學方法:媽媽先說幾個詞,然後讓孩子接龍,看他(她)能說出幾個,媽媽可以補充,舉造句的例子也是如此。 特別提醒:下面這些詞語在整篇作文中要用得適當,不要用得太多讓人覺得太花哨,關鍵時候用一兩個就夠了。 1、運用語氣詞、象聲詞、感嘆詞 用在句首的詞有:餵、哎、咦、、嗯、哼、唉、呸、哇、哎呀、哇噻等等 用在句尾的詞有:啊、呀、呢、嗎、哈哈、呵呵、嗚嗚、嘿嘿、啦等等 例子:“餵,你到哪裡去?”“哦——,我去領獎,中大獎啦!” 2、運用一些方言、土語或特定語言 例子:方言——“唔該,去天河城點走哇?”一個老大爺問街上的保安。 土語——“跟他說話,真是雞同鴨講,一點都說不來啊。” 特定語言——“菜鳥一個!”“哇噻,發現一個青蛙!” 3、套用一些成語、歇後語 例子:成語——“說起我家那小子,那可真是一表人才、萬里挑一,打著燈籠都難找的絕代天驕啊!” 歇後語——“一點到他的痛處,他就好像屁股底上安了彈簧——一蹦老高,反應大得很咧!” 4、特殊字音的註解 例子:“OK,長城,Very Good!(牛,長城真牛!)”一個外國老頭興奮地喊道。 三、寫活說話人的幾個方法: 教學方法:媽媽在舉例子的時候輔之於相應的動作、表情等,對例子的選擇,最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另外造個句子,講完例子之後,再讓孩子模仿造句2~4個句子。 1、對話動作: 例子:老師走上講台,放下課本,喊道:“上課!” 2、對話表情: 例子:“我錯了。”小明低著頭,滿臉通紅。 3、對話心理: 例子:我嚇了一跳,心想,完了,不由長嘆:“好慘啊!” 4、對話語氣: 例子:“大小姐,你怎麼啦?嘴巴翹得那麼高?”媽媽嘻嘻笑道。 5、對話語調: 例子:“我絕對不會放過你的!”老狼惡狠狠地咆哮。 6、對話音質: 例子:“阿姨,那邊的花好好看喔!”一個清脆的童音在我耳邊響起。 四、對話內容要緊扣人物的性格特徵和當時情景 1

兒童聖經遊戲120種 (1-12) 破冰

兒童聖經遊戲120種 1用力吹 事前準備: 1 ,在桌上放數個杯子,每個杯內注入半杯多的汽水,並放置二到三個乒乓球。 2 ,在每個杯子裡放入兩根塑料吸管,將小朋友兩人分成一組。 遊戲方式: 1 ,當主持人說“開始”的時候,請第一組小朋友用吸管猛力吹氣到杯子裡,盡可能將乒乓球吹出杯外,第一杯吹完可以吹第二杯。 2 ,每組的遊戲時間是一分鐘,時間截止後,主持人就將吹出的乒乓球數目記錄下來,數量最多的一組獲勝。 2彩色夥伴 事前準備: 將小朋友由高到矮依次排成一列,站在一起的兩兩一組,給每一組一盒彩色粉筆及一些白報紙。 遊戲方式: 1 ,宣布開始後,夥伴輪流為彼此在地上鋪上白報紙並描出身體的輪廓(可利用人行道或停車場) ,然後互相幫對方的輪廓加上特徵及衣服。 2 ,時間到的時候(五分鐘或再久一點) ,請頒發最亮麗獎,最有創意獎,最生動獎等等... ... ,同時準備好照相機拍下這些作品留念。 3兩人三手 事前準備: 準備籃框,籃球。 遊戲方式: 1 ,將小朋友兩兩分組,其中一人的左手臂跟夥伴的右手臂綁在一起,輪流用沒綁住的手臂投籃。 2 ,每組有一分鐘的時間投籃,由投進最多分的隊伍獲勝,眾人對獲勝隊伍的合作默契表示嘉獎,可以重新編組,多玩幾次。 4怪怪水接力 事前準備: 準備和人數相等的杯子,在其中半數的杯子裡裝水。 遊戲方式: 1 ,將小朋友兩兩分組,每組給一個空杯和一個水杯,讓他們面對夥們排成兩列。 2 ,哨音響起時,杯子裡有水的小朋友將他的水倒到夥伴的杯子裡。在倒來倒去幾次以後,主持人可以讓雙方距離拉大,這時就越需要一點技巧來拋接杯裡的水了。遊戲結束時杯子裡剩最多水的那一組勝利。 5主裡合一 課前預備: 預備兩把湯匙及兩團毛線球,分別將兩個線頭穿過湯匙綁緊。 遊戲方式: 1 ,讓小朋友排成兩列,把帶有毛線球的湯匙交給每一列排頭小朋友。他們要把線綁在毛線球的湯匙穿過衣服(從頭一邊的袖子,穿過另一邊的袖子,或穿褲腳管等) ,再將湯匙傳給下面的小朋友。重複相同的動作。 2 ,最先將所有人都穿在一起的那列為贏家。將毛線球抽掉時,只需把綁在湯匙上的毛線剪斷,再將毛線拉出來就可以了。 (小心喔!會很癢的! ) 6雞蛋冒險之旅 課前預備: 生雞蛋,彩色筆,大塑膠布一張,空籃子兩個。 遊戲方式: 1 ,分給每一個人一個生雞蛋,用彩色筆在雞蛋的外殼上做些裝飾,並寫上自己的名字,讓小朋